榆阳区上盐湾镇寨坬村产业扶贫记

    曾经的贫困村蜕变成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乘上了“旅游+特色种植业”列车,奔向了小康道路,这就是榆阳区上盐湾镇寨坬村。


    寨坬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2018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位于榆林城南52公里,有未脱贫户6户10人,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845元。曾经的寨坬村由于分散种植、机械化利用率不高、种植养殖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收入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大片土地撂荒,自然资源闲置。如今的寨坬村,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通过发展产业奋力脱贫攻坚。

    1、产权制度改革唤醒沉睡资源

    2017年以来,寨坬村被榆阳区委、区政府确定为改革试点村之一。该村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参照赵家峁改革的成功经验,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投入产权制度改革资金50多万元,村集体一次性收回500孔窑洞经营权,完成1020亩盐碱地的土地平整和集中治理。

    通过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申请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配置股权、制订章程、发放股权证六步工作法,寨坬村将村集体的资源性和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到人,村民以承包地、旧房产和资金入股,成立榆阳区上盐湾镇寨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林山分社,将2017年10月31日确定为基准日,核定股民646名。经股民大会讨论并结合实际,设置4种股份,即人口股、土地股、旧房产股和资金股,这些股权作为固定股永久不变,股权量化到人,实现统一经营管理、村民按股分红。

    2、120多场陕北特色民俗文化演出带动旅游综合收入20余万元

    今年“五一”前后的寨坬可谓是好戏连台,成功举办榆林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暨上盐湾镇首届无定河畔杏树文化民俗摄影节、榆林文艺家文化扶贫进寨坬等活动,秦腔、陕北说书、婚俗表演等富有陕北特色的演出超过120多场,吸引游客超过5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综合收入20余万元。

    寨坬村位于宋夏永乐城大战遗址一带,属多文化融合地域,拥有艾家楼旧址、古寺佛殿庙、千年酸枣树和120院500余孔保存着北方民族穴居历史遗风的陕北传统古窑洞群等丰富的文化遗迹。该村通过发展民宿度假旅游,延伸带动滨河休闲农业旅游,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造寨坬田园综合体。

    近年来,该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抓乡村旅游文化活动,挂牌成立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写生基地、榆林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榆阳书画院创作基地、陕北民歌博物馆寨坬户外演出基地、陕北民歌研究会创作基地等,供摄影写生、学习培训。

    3、整合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发展特色产业

    产权制度改革后的贫困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发展的关键。

    榆阳区产业脱贫办精心谋划,确定以乡村旅游为重点,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的产业发展模式。今年累计整合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其中100多万元用于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90多万元用于开展乡村旅游活动;60多万元种植夏马铃薯100亩、富硒水稻500亩,新建塑料大棚68个,种植高粱300亩等;用30多万元购买现代化农用机械;20多万元用于村集体发展养猪、养羊等项目,并推动榆林市可尚颖食品有限公司和陕西喜相逢农业有限公司与村上建立利益共同体,解决富硒水稻和高粱等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着力打造“三十里上盐湾”富硒大米、富硒杂粮。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夯实了干部包抓责任清单,做到村有各类技术干部,户有“明白人”。累计开展各项实用技术培训活动12场次,入户40多次,全程搞好全产业链条的指导与服务工作。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